给自己立一个要求,从此刻起,尽量不关心时政新闻,不关心洼地动向,不参与健政
我还是会关心铁链女有没有救出来,但我不再push自己的无能
我还是会为跳楼的工人,自杀的学生,猝死的白领,喝药的妇女而感到惋惜,但我同时也承认自己的无力
我讨厌我的愤怒是廉价的,我需要冷静
我需要,和人间保持距离
我需要,呼吸
朋友圈有人转发小视频,讲毛泽东要求抽调干部编写教材,以显示毛泽东时期对教材的重视。视频里出现了六位编写教材领头人的名字,我简单一搜,在文革时期无一不被打击过。
吕叔湘和叶圣陶是这六人之二。吕叔湘在《怀念圣陶先生》中写道: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彼此不通音问。我听说周总理设法保护文教界的一些老先生,估计圣陶先生会在内,也就放心了。我自己则由隔离反省而集中学习,而下干校,又和二十多位同志于1971年初提前放回北京,仿佛做了一场希奇古怪的大梦。这时候虽然仍然受驻机关的军宣队、工宣队管束,已经基本上可以自由行动,于是有一天我就去访问圣陶先生。大概这个时候圣陶先生那里还是很少有客人来吧,看见我非常高兴。寒暄几句之后,他睁大眼睛问我—至今我还记得很清楚—“你是什么罪名?”我说:“反动学术权威加走资派,双料打倒对象。”圣陶先生叹了口气,半晌不说话。后来互相交换熟人的消息,圣陶先生扳着指头算了会儿说:“我认识的人里边,死了的和下落不明的,十七个。”
殖民这个概念,指一个力量对一个地区一个群体的力量统治。我们反对殖民,是反对这种力量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反对这种对一个民族自决自治的权利的剥夺,对一个民族文化的消除,对人权的压迫。这是一个统治者政策的根本性的非正义,不代表该政策下具体执行者不可以有人性,不可以是大多数人眼中的好人。兵团是殖民行为,但是兵团过去的人,把自己的人生献给新疆,热爱新疆的土地,跟当地人产生感情连结,这些都是实际存在的。但是你不能以他们也付出很多也热爱这里他们是好人,就试图抵消他们原本是殖民者的身份。不是“他们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要把他们叫做坏人”,而是如果没有一个非正义的殖民政策,没有派他们去新疆殖民的决策,他们本来可以不做坏人,也可以不为一个非正义的政策付出那么多。
@withwardo 经过这两天时间线上补课,我大概是看懂来龙去脉了,搞了半天就是一个新时代的官僚主义垄断层层外包,制度性腐败和市场化失败,以及裙带关系、学阀抱团的老故事~结果因为这些言论管制都不能讲,于是扣成一个文化被资本买办入侵,辱华恋童之类牛唇不对马嘴的狗咬狗荒唐事!刚看到,最新故事发酵进展到,一帮小人趁机表忠心,哈巴狗般表示自己的画愿意被教材无偿使用和官老爷表示愿意监管加强的地步,几千年的故事继续演,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 #人间观察室
https://mastodon.online/@Jiangzibi/108380288546191251
@runrunrun 有些mean+身邊統計學,但我認識的/朋友的朋友,抱著「實在不行就回中國」的人都離開了歐洲。「死也要死在自由地」的朋友都八仙過海留了下來。
@Maude 男性没有性别,异性恋没有性取向,白人没有种族身份。
一方面是主流群体用“无视自己身份”的方式巩固自己主流人群的地位,即“我凌驾于其他少数群体之上”;另一方面通过将自己排除在某种identification class以外的方式拒绝反省:即”这是他们的困境/问题,与我无关”,却拒绝思考“这样的困境是否是由我造成的?“”我是否也是这个困境中的一份子?”
确实如你所说,这就是主流人群的傲慢。
下午和朋友讨论“民主”的训练量。
你不能指望一个从没走过路的人不摔跤就学会走路,那你只有继续瘫着和接受你会摔跤以及摔跤时也许比你坐轮椅时候更痛苦两个选择。
而说起训练量,前阵我爸妈小区更改物业这件事在我看来就很有趣。
我妈一个执行力巨强的中年女性,在过程中激发了极强的政治热情,言必称,“我是大家选出来的业委主席。”
更改物业涉及到很多细碎的利益纠纷。
大到是否物业费要涨价。
小到我妈的“政敌”跟门卫是一起抽烟的哥们关系不希望他们被换掉。
各种怀抱不同立场的人在小区里各自输出自己的理念。
从选票是每一户一张。
还是按面积来加权。
更换物业之后是否涨价,停车费怎么算,有哪些承诺,新物业有多少选择,各自背景如何,哪一家最好,怎么证明业委会和新物业没有利益输送,怎么建立监督机制。
我妈在小区主导过几次绿化更新门头更新的工作,颇受居民们信赖,但要涨不少的物业费对以中老年为主的小区还是颇为困难,于是就需要一一游说各个击破,过程确实是可以拍电影的有趣程度。
天才如我妈的切入点是:好物业和房价相关性例句,最后拿到了60%以上的支持率,心满意足地在家庭聚餐上炫耀。
这大概就是我所谓的:训练量。
Xinjiang Police Files发布三天了,是时候boost一下热度。这是BBC的官方中文版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61564262
不过没有英文版的多媒体效果好
除了郑国恩和他现在所属的共产主义受难者纪念基金会的扎实研究,有多达14家国际媒体参与了文件的核实工作,其中许多都像BBC一样单独发表了长文,包括(以下仅列出英文版方便阅读)
西班牙《国家报》:https://english.elpais.com/international/2022-05-24/secret-police-files-put-a-face-to-chinas-repression-in-xinjiang-child-prisoners-and-shoot-to-kill-orders.html
国际记者调查同盟:https://www.icij.org/investigations/china-cables/xinjiang-police-files-uyghur-mugshots-detention/
法国《世界报》:https://www.lemonde.fr/en/international/article/2022/05/24/xinjiang-police-files-exclusive-documents-reveal-china-s-machine-of-repression-against-the-uyghurs_5984537_4.html
美国《今日美国》:https://www.usatoday.com/in-depth/news/politics/2022/05/24/xinjiang-police-files-uyghur-detention-genocide/7058853001/
德国《明镜》:https://www.spiegel.de/international/window-into-a-police-state-data-leak-provides-a-look-into-china-s-brutal-camp-system-a-b81a6538-369d-4511-ac94-9b11c28a1f5a
meanwhile,巴切莱特在中国好像除了和王毅拍合照之外什么都还没做,但是那些合照会成为宣传机器未来两三年的重要弹药。这就跟乌克兰呼吁西方政客不要去莫斯科与普京会面一样——明知道会面不会达成任何结果,却损害了国际社会的孤立效应,有弊无利
这种“假装一切正常”的演戏会一直延续到集中营里甚至是出狱后。前文里提到自己被拘留了两年并安慰我的朋友,称为S吧,出来后继续学校生活。“什么都没变,人都还是那些人,只是大家都长了两岁”。所有人默契地没有提问他这两年去了哪里,是毫无意义、没人在意的白白失去了两年的人生,而他还算是极其幸运的、只羁押了两年的少数人。
S的父亲是处级干部(即使如此也逃不过,更不用说更一般的普通人),父母找了很多关系才知道他的具体关押点,但依然无法知道具体刑期。狱警一会对他说,快了快了,让S燃起一些希望;过几天又说,可能要等个三五年吧。不少关押者在这样的精神折磨中崩溃。即使被打得鼻青脸肿,在规定的“探视”期还是会把他拉去洗漱换衣服,化妆,在专门布置的一个“会议室”里对着视频对面的父母说,我在这里好好学习,条件很好——镜头外站着荷枪实弹的狱警。
在维语里会隐约提起这样的人:yoq,没了。共同的维吾尔友人里有些已经把那位已失踪的朋友删了,只能假装他不曾出现在大家的生活中。当一个人被抓进了集中营,他的手机一切记录都会被审查,谁也不知道那只叫“连坐”的靴子什么时候落下。或许某个维吾尔人曾经对他说了句:“给你分享我在Instagram上看到的一只猫猫!”这就是下一个被消失的人的罪证。
所以,大家都默契地闭上了嘴。“我们维吾尔人为了活下去,都练出了失明的本领。”连彼此安慰都做不到,因为有个名字已经成了禁忌,每个个体都是悲伤的孤岛。我也很想身处一个安全的地方,举着有他全名和照片的牌子提问:“中国政府,请告诉我xxxx在那里?”但是我不能,所以我只能写下:我有一个维吾尔朋友……
@sinolethe 忘不了,但是……
自从那年动车事件,当时闹得轰轰烈烈,我在天涯论坛刷帖看到在线图文直播,看见照片里,现场黄色的推土机还是挖掘机的那个带利齿的铲子高高举起,不分人物地进行处理,而空中还有人的躯体在掉落,而那些人不知是死是活。我当时就……极度震惊,就那样一件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的大事件,能为了赶紧结束而不顾人的生死去匆匆掩盖它,能在举国的注视下最后无声无息地结束了。从那时候我就知道,在这里,再大的事情,再怎么民意沸腾,都是枉然,不会有那个被期待的结果的。
《ALSO孤独症|丑≠唐氏综合征面相!》
“我们呼吁,对教材不符合审美这一话题的讨论回归事件本身,停止类似“唐氏综合征风格”的评价和传播,不要为本就困难重重的心智障碍群体融合之路再添阻力和话柄。”
...
再补充一下,急救、消防以及格斗训练也可以锻炼锻炼,尤其女孩子,掌握一下以防身关键时刻也许可以救你一命。对了,游泳、性教育,死亡教育、爱与情感,基础心理防护等等等需要更好的学习和引导
不好意思象友,我沒有電風扇推薦,但我有個生活小原理推薦給你,如果你買了風扇,家裡還有兩面窗子,可以這樣做,據說會涼快許多。
這個定律叫「伯努利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