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她也觉得学生辛苦,但始终无法共情,“因为没有共情的经济基础”。//
现在关于北上广发达城市中产父母“鸡娃”(就是给孩子报很多辅导班、做科研、发文章等)的故事和报导越来越多了,这种文章发到豆瓣上,大家的反应好像都是说孩子太可怜了。但我的第一感觉却是好像有点羡慕?
这篇文章很准确地说出了我的感受,这些小孩在客观上确实很辛苦,但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就没办法共情,因为“没有共情的经济基础”。
我家里没什么钱,所以也没机会上什么课外班,唯一一个课外班是电子琴,当时我求父母让我学钢琴(小地方没有别的乐器可学)求了很久,最后让我学了电子琴,因为电子琴学费最便宜。所以我每次看到这种文章,第一反应就是,哇,好羡慕这些中产的孩子有课外班可以上。
当然也不是否认或者dismiss这些小孩的痛苦,只是我跟他们根本就不是一个经济阶层的,没有那种经济基础去理解和共情,毕竟这些小孩以后混得最差最差就是“靠收房租过活”。
@obscure_lapis_lazuli @bubblewhale 来晚了,说两句我无关紧要的看法吧。我同意“赵婷没有在说我的故事,很多在美华人没有在说我的故事”,赵婷在美国中西部拍原住民和流浪者,她取得的成就是一种个人主义式的成功,和更广泛的华人被歧视关系不大。美国文化里崇尚这种“个人主义式成功”,比如黑人明星/运动员成功之后,哪怕他们不为种族歧视声讨,但普遍的观念是他们的榜样力量激发了更多黑人小孩的信念。在我看来,“个人主义式成功”对改善压迫、歧视的帮助是缓慢的、间接的。我希望有影响力的人更加积极地追求正义,从这点来说我比较关注的是赵婷接下来的作品(是拍大制作讨好中美两边,还是关注底层/边缘人群)。而且,我绝不认同如果“正面刚中共”就不会成功,最好的例子就是王南袱,她拍的纪录片《流氓燕》《独生之国》《同呼吸》在国内被禁,分别关注性工作者维权和计划生育侵犯人权、及新冠被政府隐瞒的题材,王男袱在美国已经是名望双收的导演、丈夫孩子都是美国人,但她仍然坚持记录和探讨中共的恶行。不是说每一个华人导演都要成为王男袱,但是在新疆集中营被报道之后,如果仍不愿割席,我不会责怪但也不欣赏这样的人。
@abcdefg 或许可以这么想:她们并不是因为出身而纯粹,而是出身保护了她们天生的纯粹。如果不是因为文化审查以及愚民教育,“纯粹”或者说“灵性”本不该是这么罕见的东西。
当今圣上真的很在意被人说小学文化呀!
『到了那,沏茶队没来,police 先问我来干啥了,我笑着说,发表敏感言论了呗,他们说原来你已经知道了啊,我说一猜就是。然后就问我到底说了啥,其实他们手上已经有张纸打印着我的聊天记录了。我说,不用费事,我直接把聊天记录给你们看不就完事了,翻到我认为言辞最激烈的部分,结果他们看后说不是,问我 11 月 1 号说了什么。这我就完全想不明白到底是因为什么了。最后我把手机给他了,反正我最近刚更新手机,也没有隐私,他翻到了另外一只有 6 人的小群,那是我高中同学群,天天瞎扯淡也没在里面当过键盘侠吧,我自己都好奇了。翻到 11 月 1 日,俩 police 异口同声,对就这句,我一开始都没反应过来。
就那一句话,很简单,当朝 primary school 文化。整了半天,我在一个大群里言辞激烈的批判屁事没有,就因为在 6 个人的小群里提到了那个人的名字,就出事了。我指着大群的发言说你看这说的不比那个过分百倍?他们说这不归我们管,他们就管上次的事。
police 很客气,说简单点,都是老百姓,互相不为难,走个流程完事,做笔录。 他们:认识到自己错了吗? 我:认识到了。 他们:以后还说吗? 我:不发了。 然后让我复述一遍发言内容,我照着聊天记录读一遍,尽量控制不笑场。完事。
结果完事还要等沏茶队来,但是沏茶队在另一处还有没处理完的事,等了半年,十点多了才来,我火气已经很大了。就一个人,也没有像传说中的那样泡杯茶扯淡之类的,估计白天才有这种排场。这个人态度就比较嚣张了。
依旧是做笔录的流程。认识到自己错了吗,以后还胡说。我以为和之前一样随便。我也就随便回答了。 结果他就揪住我不放了,必须走个可笑的程序。
一顿装模做样的教育,什么说人家小学文化经过考证了么,像说邓超出轨了一样都是诽谤,首先违反了道德,说别人小学文化别人得多难受,说你小学文化的时候你愿意听吗。我打算说我不在乎,因为我有文化有自信,但不给我起头的机会,他把话抢过去接着说,一连串的毫无说服力的质问。我每次要反驳他就打断我。可见那个人对自己的教育经历确实很敏感吧,不然奴才们不至于这么舔。』
——《昨天在微信群指点江山,我被请喝茶了》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63178.html
@Tuilindo @alic 不错,这也是我所见到、听闻到的。不知道国安是否也是如此,但在中国当官并不是他们想让我们以为的那么富贵太平。从前家里认识的几个叔叔,有一个我印象很深,和我说是因为家里当年吃不上饭穿不起衣服才去考警校,因为不用交学费,还给每个新生发两套制服。
怎么说呢,可怜是可怜的,出生在那里的人谁不可怜?没有不可怜的。但是那个叔叔长期入职后,也做了官,思想价值观什么的早已与党国统一化了。
自然,家庭条件优越、只是为了实现个人野心才加入党国队伍的也大有人在,而且我对国安这个队伍始终🧐他们和其他中共公务员都不太一样,很有纳粹的SS的味道。但整体来看,发动中国人抓中国人,然后狡兔死良狗烹,到底还是“发动群众斗群众”,最后哪根韭菜都捞不到好。
不说这些基层人,哪怕我天生“好命”,现在做到了国家二三把手,一人之上万人之下,我都不可能会觉得安逸快乐。斯大林送进去了不少他的得力干将,前赴后继的。我会深刻感觉我时刻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上等待最后的惨死。是可怕的。
@ulva69 嗯,这篇北大飞分析的,我觉得有点意思。
捍自由 來齊集這裡 來全力抗對
勇氣 智慧 也永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