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独”这个概念,从来都不是香港人发明的,而是中国政府。香港以前没这说法。从谷歌搜索历史能很清晰看见这个关键词在2008-2011年之间都只有简体字搜索,2011年“港独”概念才传入香港,繁体字“港獨”开始出现微量搜索。再到2013年后(国改后、占中前)出现搜索量高峰,此时才有香港人认真开始思考港独可行性。
甚至一直到2019年十月的民调都显示只有11%支持港独,经历一系列民运之后2020年1月有17%支持,2020年3月有20%支持。国安法推行之后就没有相关民调了,但我相信这个数字还在上升。
换言之,“港独”这个概念是中国政府一手创造、宣传、推动的:没有中共的造谣,就不存在“港独”的概念。没有中共尝试推洗脑教育、拒绝守诺给普选、对和理非用暴力,“港独”就不会有这么高的呼声。中共促成“港独”势力,他们才是国安法最大的犯人。
过去一年我没少被人扣“港独”的帽子,尽管我从未宣传、煽动、支持“港独”。但是帽子多了不嫌重,在此明确说明我的想法:我不支持港独,因为革命的路也许会太血腥,我心疼前线的手足。但是我同时也认为若要光复香港,使其恢复到80年代前后的繁盛,那么学习新加坡,独立是唯一出路。
@LoudTrumpet 我原来也很讨厌吃糙米,后来换了一个贵的电饭煲就好了,新的电饭煲有煮糙米的模式,煮得更久一点,所以非常松软,如果你那里买不到的话,可以买有高压功能的电饭煲,或者用高压锅煮
Ying Listening Ep24:我如何“摸鱼”30年?|梁文道八分
讲了摸鱼的不同层次,先是有罪恶感的躺尸,再是开始掌握摸鱼不显露的技巧。最后就是道长的层次:摸鱼和工作分不开。
讲了鸡娃和摸鱼的必然联系,讲了自鸡其实是一种异化。生活中最美好的都是免费的,比如月光,让我们开心地摸鱼吧。
听完这期播客真的心情超好!
Reddit上看到一个帖子,问你后悔哪些financial decisions,赞的最多的一项是在理财上starting late。后面有一个讨论挺有意思的,就其实能start early并且financially literate某种程度上也是privilege了。父母从小就给开投资账户,开免税账户,教怎么攒钱理财然后坐等利滚利的不能说是少数,但也不是多数。好多父母自己因为失业、生意失败就有financial struggle或者单纯就心大或有spending problems,再碰上经济危机勉强keep afloat的很难教孩子怎么理财。即使教了,我男朋友好多朋友也在犯这里面的错误,finance新车,不停地推迟什么时候开始攒钱放入退休账户里。
还有一点比较有意思的是,很多背了学生贷款的人都很后悔读这个对自己工作没什么用的学位,即使加拿大大学不是很贵,很多人都是四五万的贷款。尤其是如果读书读到快三十,开始工作的晚,再需要还贷款,很难开始攒钱。尤其是在大城市,对攒钱买房和退休的负面影响都是巨大的。这一点和国内一问要不要接着读书,回复里都让去读还挺不一样的。
一个恐怖故事:最近沉迷kpop于是加了一个kpop讨论小组,背景知识是中国韩饭间BTS的公司被label“辱华”有一段时间了,所以韩娱小组都在抓BTS粉骂这些人汉奸(mhj,我也不懂m是什么的缩写),好多人根据有没有加入韩娱武道馆小组来判断是不是BTS粉或者所谓“8000”,当然在中国韩饭眼里就算不是BTS粉也是8000就更活该被举报了...本来已经很疯了,结果昨天这个小组开了一个【套粉专用举报楼】,有一个人一天内盖了700多层楼一个个手动搜索小组组员里有多少人加入了韩娱武道馆,并一张张截图举报......没见过活体红卫兵的我长见识了,不是某个红卫兵先锋投的胎我都不信。不懂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能让一个人花一整天在这楼里挨个搜索举报几百个人...
#大概是一点安全提示
深圳市全市貌似都在要求安装“国家反诈中心”(关于这是什么,查询Google或者去App Store看差评)
不只是公司/学校,甚至有传闻有些住宅区要求安装才能进入
导致奥斯卡被禁的香港抗争短纪录片《不割席》,正版免费在线观看链接:https://fieldofvision.org/do-not-split
之前说的在池袋那家贴“支持新疆棉”海报的新疆料理店,今天看到一位日本人在谷歌地图上的手写留言(不确定是否为本人所写):“最近从网上了解到了新疆问题,觉得我不能做一个旁观者。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也希望日本能和他国一样正视这个问题,同时我也会积极向周围的人传播这件事。#不要让维族消失 #维族不会消失。”同时送上了一星差评。谢谢日本朋友。顺带附上该店谷歌地图的url https://goo.gl/maps/xWT1cgNgrkk48RhPA (这家店不是维族人开的 大家不用同情了)
唉,这是可以说的吗?最近微博額关于集资打投的事情因为我最近有稍微参与点,虽然不是很多但是会有点不太一样的看法,当然不是说超过自己能力承受范围内做这些事情有多值得鼓励,只是家境不够好的人追星带来恶果固然使人唏噓,却也不是那么该嘲笑的,在环境中得不到的东西:足够多的信心,爱,参与感都有可能使人迷恋上这种遥远的东西,这种迷恋的感情肯定本身是没有错的,只是基于迷恋表达出来的行为常常伤害到身边更切实的人。我想的话,爱本身确实是好东西啊,只是像美梦也会变成噩梦一样,爱也不尽然都是好结果,人应该想怎么让这种迷恋的表现变得更为健康,而非嘲笑这种心情的出现。否则,这样的事情,表现得太像家境不够好不应拥有这样的爱好一样了,但是因为世界上的事情不该这么解释才对…
看到一个在国内由高中生发起的、专门帮助新疆维吾尔族贫困家庭的公益项目,正准备捐款呢,结果了解到背后是什么机构之后,我的心情真的非常复杂,不知道该捐还是不该捐。
其实也不是有什么大阴谋的内幕啦,就是发现背后的指导机构是一个专门面向准备出国留学的高中生的所谓“社会企业(social entreprise)”,准备出国留学的富二代付钱给这些组织,然后这些组织负责牵线搭桥,提供指导老师,让这些富二代高中生到非洲、南美,或者国内贫困的云南、新疆等地去做公益或者社会调查,然后写进自己的大学申请材料里。
这个帮助新疆维吾尔族贫困家庭的公益项目就是其中一个。虽然我知道如果我捐款的话,这笔钱确实能够帮助到别人,但富二代高中生支付几万、甚至是十几万的中介费,一个项目有几百万的收入,给到这些所谓的“社会企业”,然后做一个公益项目,从我们这些普通人身上可能筹得几万块善款,给到需要帮助的人,不觉得很扭曲吗?
一想到我捐的钱将会成为某个富二代高中生大学申请材料中的一个注脚我就觉得很恶心。进入留学行业工作之后才知道经历也是可以花钱买的,你们在网上看到的高中生做的科研、设计、公益项目,十有八九都是花钱买的。
捍自由 來齊集這裡 來全力抗對
勇氣 智慧 也永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