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odon.social is one of the many independent Mastodon servers you can use to participate in the fediverse.
The original server operated by the Mastodon gGmbH non-profit

Administered by:

Server stats:

340K
active users

#歷史

46 posts26 participants8 posts today

🌘 W.G. Sebald 與憂鬱政治
➤ 憂鬱:一種抵抗威權的政治姿態
newrepublic.com/article/193177
這篇文章探討了 W.G. Sebald 的散文集《寂靜災難》如何揭示帝國衰落與威權主義興起的關聯。Sebald 認為,憂鬱並非消極的情緒,而是一種對抗法西斯主義的政治抵抗形式,透過保存過去來抵禦歷史的抹滅。本書透過分析奧地利作家們的作品,展現了他們在國家危機中對意義的追尋,以及對故土異化的感受,並從中探討了當代社會面對威權統治和自然環境疏離的議題。
+ 這篇文章讓我對 Sebald 的作品產生了更大的興趣,也讓我開始思考憂鬱在面對政治危機時的意義。
+ 透過分析奧地利文學,本書對當代社會的威權趨勢和人與自然關係的疏離現象提供了深刻的洞察。

The New Republic · W.G. Sebald and the Politics of MelancholyThe essay collection “Silent Catastrophes” explores how we might navigate the end of empire and the rise of authoritarianism.

🌘 維也納體育場地下發現150名羅馬士兵的亂葬坑
➤ 揭示古羅馬時期維也納的戰鬥痕跡
gizmodo.com/mass-grave-of-150-
在維也納進行體育場翻新工程時,工人發現了一個包含約150名羅馬士兵遺骸的亂葬坑。這些士兵死於公元一世紀中期到二世紀初與日耳曼戰士之間的激烈戰鬥,年齡多在20至30歲之間。遺骸上的傷痕表明他們死於戰鬥,並出土了盔甲碎片、槍頭、匕首等武器。這次發現為維也納的歷史提供了新的視角,是該地區首次發現多瑙河邊境戰鬥的直接考古證據。
+ 令人驚訝的發現!竟然在體育場底下埋藏了這麼多歷史。
+ 證明瞭維也納在古羅馬時期就是一個重要的軍事據點。

Gizmodo · Mass Grave of 150 Roman Soldiers Found Under Vienna Sports FieldThe remains belonged to around 150 men between the ages of 20 and 30—all victims of a fierce battle.

mingjai14
【關稅戰輪迴】美國掀保護主義 重演百年前貿易寒冬?|特朗普解放日 救國還是毀國?|令經濟大蕭條雪上加霜的保護政策|貿易戰之母回魂 | 古今借鏡 如何解讀2025年關稅戰?|救國政策 誤促全球貿易壁壘
#經濟 #貿易 #歷史 #政治

youtube.com/watch?v=yk91nsAjOO

🌘 為什麼我們仍然使用 88x31 按鈕?
➤ 懷舊與實用之間:88x31 按鈕的網路傳奇
ultrasciencelabs.com/lab-notes
本文探討了 88x31 按鈕在網路上的起源和持續流行原因。儘管現代網頁設計趨勢已改變,但這些小型按鈕在 Neocities 社羣中再度流行,其歷史可追溯至 1995 年的 Netscape 瀏覽器推廣活動。最初,Netscape 透過提供“授權”圖像,吸引網站加入其“Now”計畫,並提供廣告折扣,而 88x31 像素的尺寸實際上是為了方便驗證是否使用了正式圖像。儘管存在實用性上的限制,但 88x31 按鈕因其獨特的文化意義和懷舊價值,至今仍被廣泛使用。
+ 沒想到一個這麼小的按鈕竟然有這麼豐富的歷史!這篇文章讓我對早期網路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 雖然 88x31 按鈕在現代網頁設計中可能不太實用,但它的獨特性和懷舊感確實很有吸引力。

ultrasciencelabs.comWhy we are still using 88x31 buttons - ultrasciencelabsintroduction If you surf the modern "small web" to any extent you've encountered 88x31 buttons - a staple of late 90s and early 2000's websites under…

🌗 探究MacPaint的原始碼
➤ 一款劃時代繪圖工具的技術解構
ztoz.blog/posts/macpaint-sourc
本文深入探討了1984年隨蘋果麥金塔電腦一同推出的開創性繪圖程式MacPaint。透過分析其原始碼,研究者們揭示了MacPaint在緩衝區管理和填色演算法上的巧妙設計,充分展現了其與68k平臺的協同性,並有效提升了效能。文章同時評估了程式碼風格與架構的優缺點,以及其可變性,並對一些既有的觀點提出挑戰,強調了MacPaint在數位圖像系統發展史上的重要影響。文章回顧了MacPaint的開發歷程、與其他競爭軟體的比較,以及其對早期圖像繪製技術的貢獻。
+ 讀完這篇文章,讓我對早期電腦軟體的開發有了更深的認識,原來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下,程式設計師也能創造出如此優秀的作品!
+ 難怪MacPaint能成為經典,它不只是個繪圖工具,更是麥金塔電腦成功的重要推手,也啟發了後來的許多圖像軟體。

ztoz.blogInvestigating MacPaint's Source Code | ℤ→ℤ
Continued thread

我們花園裏的某種莢蒾,植物識別軟件認為是原產中國的川西莢蒾(Viburnum davidii),要是真的話那太也稀罕了。 #植物
川西莢蒾拉丁語學名的種加詞是紀念法國十九世紀的遣使會神父兼博物学家譚衛道(Jean-Pierre-Armand David,1826–1900)。他在中國發現了數量眾多的動植物物種,其中有不少以他命名,例如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以前提到過的大葉醉魚草(Buddleja davidii)和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俗稱“四不像”)。後者當時已在野外滅絕,譚衛道發現了這種在皇家獵苑飼養的動物並把它引進到歐洲,此後中國的麋鹿在戰爭期間徹底滅絕,現存的種群是從歐洲重新引進繁殖的。他另一個有名的發現是大熊貓。 #歷史

🌘 葉子 Ono 之謎
➤ 重新審視一位備受爭議的藝術家
newstatesman.com/culture/books
這篇文章探討了葉子 Ono 長期以來所受到的誤解與偏見。自從與約翰 Lennon 結合以來,她便被指責為導致披頭四解散的罪魁禍首,並被認為是利用 Lennon 之死牟利的「專業鳯凰」。作者藉由大衛 Sheff 的新傳記,揭示了葉子 Ono 複雜的內心世界,並指出她長期以來所遭受的性別歧視與種族歧視。文章同時分析了葉子 Ono 的藝術創作,以及她與 Lennon 之間的關係,認為她不僅是 Lennon 的伴侶,更是他尋找母愛和自我救贖的對象。
+ 這篇文章讓我重新思考了葉子 Ono 的形象,她不僅是 Lennon 的妻子,更是一位充滿才華的藝術家,長期遭受的批評實在 Unfair。
+ 披頭四的粉絲們總是對葉子 Ono 有偏見,但這篇文章讓我瞭解她的複雜性,以及她對 Lennon 的重要性。

New Statesman · The Yoko Ono problemBy Kate Mossman